close

  過去幾天,本版刊登了“我要回家·關註打拐”系列報道,引發公眾對拐賣兒童犯罪的熱議。從讀者熱烈的反饋中,我們發現許多人對於防範拐賣仍存在一些誤區。為此,記者採訪了兒童防侵害專家張永將,為如何防拐支支招。
  一般家長常教育孩子“別和陌生人說話”,這可以防拐嗎?
  張永將認為,這種要求的效果微乎其微,還可能導致孩子冷漠內向,不善交際,甚至可能在真正遇到危險時,都難以向他人求助。
  應該咋做呢?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,安全意識更多來自習慣的養成,因此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安全人員名單,名單上的人可以完全信賴,名單以外的人是“陌生人”。鑒於孩子無法真正區分“陌生人”與熟人,家長就不應只是向孩子強調“陌生人”的概念,而是要明確告訴孩子交往準則。首先,不能跟任何“陌生人”走。其次,在外面,不能吃“陌生人”給的東西,但可以禮貌地接受,拿回家裡;要和“陌生人”保持80釐米的安全距離,即兩個胳膊相加的長度,不能讓別人觸摸或過於靠近。
  家長也要告訴孩子,只要遵守準則,“陌生人”並不可怕,要禮貌友好。但遇到以下幾種“陌生人”時,要多加警惕。一是向你求助的人。如果有成人請你帶路等,應立即保持安全距離,或撥打110請求幫忙。二是要帶你去玩的人。三是叫你名字的人。家長不要讓孩子的名字出現在衣服外邊、背包等地方。四是告訴你家裡有緊急情況的人。要明確告訴孩子,無論任何情況都不能跟別人走,可請警察幫助。五是說話的時候總是伸手摸你的人。平時,要和孩子一起演練安全距離的控制,在“陌生人”觸摸自己的時候,迅速退後。
  防拐的關鍵在家長,張永將表示,家長應以身作則,父母出門前要向孩子彙報。帶孩子出門時,要觀察周圍25米範圍內的安全環境,儘量不要一心二用。路邊一般是拐賣案件高發區域,帶孩子的家長要減少停留。在公共場所,可以給孩子穿顏色鮮艷衣服,但儘量別選紅色(容易成為犯罪目標)。要陪同孩子使用衛生間。應給孩子攜帶緊急聯繫卡,也可讓孩子隨身佩戴哨子,遇危險就求救。平時,可以多以游戲、演練等方式提高孩子安全意識。  (原標題:教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?錯!(服務窗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45loxy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